▲國民黨組織改革的答案19日將揭曉
臺海網(wǎng)6月16日訊 (海峽導報記者 林連金)中國國民黨4月初成立“改革委員會(huì )”下設4個(gè)小組進(jìn)行分組討論國民黨的改革,本月19日各組將提出結論。日前,臺媒提前曝光“組織改革”部分的內容,包括黨主席選舉將取消連署制度;中央委員和黨代表名額減少;黃復興黨部轉型為“退伍軍人委員會(huì )”;另外,中常委人數雖未減少,但限定了任期。
有評論指出,如果國民黨最終通過(guò)這份變動(dòng)極大的“組織改革”方案,國民黨將迎來(lái)史上“最大幅度組織改革”。
昨日,國民黨“改委會(huì )”組織改革小組成員、桃園市議員黃敬平接受導報記者采訪(fǎng)時(shí)表示,臺媒報道的方案并非確定的版本,還只是小組多數成員的共識,最終版本尚待19日具體公布。他還透露,方案的好些內容是由他負責起草的,這么考量的目的,就是要讓國民黨進(jìn)行“扁平化”管理,提升運作效率和戰斗力。
黨主席選舉取消連署制度
據臺灣《聯(lián)合報》報道,備受外界關(guān)注的國民黨組織改革部分,將有極大變動(dòng)。國民黨內人士表示,這次組織改革將影響所有以選舉產(chǎn)生的公職。
其中,黨主席選舉方面,將取消現有的連署制度,以增加更多人參與,但限定曾擔任中央委員、中評委的資格不變。
按照目前國民黨主席選舉辦法規定,黨主席參選人只有在曾擔任過(guò)中央評議委員或中央委員的黨員中產(chǎn)生,并且要經(jīng)過(guò)3%以上具備黨權的黨員連署通過(guò),才可以申請登記。但由于連署制度不僅耗費巨大人力物力,還存在連署數量超過(guò)有效黨員、黨員重復連署、連署真實(shí)性等問(wèn)題,早些年,不少參選人就呼吁廢除連署制度。
黃敬平對導報記者表示,他起草廢除黨主席選舉的連署制度,就是希望黨主席選舉不要受到太多的限制,要打破國民黨派系掐架,改變國民黨“老人圈圈”的現象,讓年輕人有更多機會(huì )。
中常委未減半但被限定任期
而屬于權力核心層的中常委改革方面,國民黨中央原本欲縮減一半的中常委人數,遭改革小組否決。改革小組決議總名額32人不變,但任期只能連選連任一次,最多擔任8年,解決“萬(wàn)年黨代表”的問(wèn)題。
中央委員預期會(huì )以民意代表選區為基礎規劃名額,預計比現有名額減少。位階最低的黨代表部分,人數將從現有的1900多人減為1041人。
另外,包括黨代表都必須繳納“分攤金”是“組改”與“財務(wù)”兩小組的共識。據報道,未來(lái)黨代表必須負擔的“分攤金”為一年一萬(wàn)元新臺幣。但黨內人士表示,考慮到有些黨代表可能是學(xué)生或年輕人,仍可能微調或訂定例外條款。
黃復興黨部轉型為“退伍軍人委員會(huì )”
在國民黨組織改革上,黃復興黨部將何去何從一直是黨內外聚焦議題。據臺媒報道,未來(lái)黃復興黨部將不再是國民黨的“特種黨部”,而是轉型成“退伍軍人委員會(huì )”。
目前,黃復興黨部是為臺軍退役人員設立的黨部,黨部成員包括退役官兵及其眷屬,由黨員自行經(jīng)營(yíng),并自行選出黨代表。為避免“黨內有黨”,黃復興黨部將改制為“退伍軍人委員會(huì )”,層級為中央黨部的一級單位,未來(lái)也不再有“黃復興黨代表”,而是打散一起選舉。
對于黃復興黨部改制,有國民黨人士認為,改制將影響退伍軍人對國民黨的向心力,未來(lái)經(jīng)營(yíng)會(huì )更困難。但也有人認為,過(guò)去黃復興黨部人數占黨員人數的1/3以上,選出的黨代表占比不到1/6。改制后,黨員人數若充分反映到黨代表,占比達1/4以上,反而會(huì )增加影響力。
黃敬平表示,以前在縣市議員人選提名的時(shí)候,國民黨還未對外開(kāi)戰,地方黨部和黃復興黨部就為提名“打架”了,這次黃復興黨部的改革,可以說(shuō)是將它從“編制外”拉回了“編制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