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劍(評論員)
今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首次出現由臺灣演員與大陸演員合作的小品--《回家》。這部作品既闡述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,還激起了兩岸中國人對家人親人的鄉愁。唯有讀懂《回家》背后的親情與鄉愁,才會(huì )懂得兩岸一家人、兩岸一家親的真諦。
小品《回家》講述了定居臺灣的夫婦回到大陸探親的故事。作品中“吳老爺”,當年離家赴臺時(shí),拿走了屬于“青木竹馬”衣服上的一顆扣子,這次,他帶著(zhù)扣子回到老家,與青梅竹馬相認,將保留了大半生的扣子縫回了衣服上,就像扣子屬于衣服,回到了應該在的地方,離家的人們也終于踏上了魂牽夢(mèng)縈的故鄉。
其實(shí),大陸央視春晚舞臺上臺灣面孔、臺灣因素、臺灣聲音、臺灣故事、臺灣情節從未“缺席”。1987年春晚,出生在寶島臺灣的費翔演唱的《故鄉的云》,引發(fā)的是隔絕了38年的兩岸同胞情。也正是在這一年,臺灣老兵在“媽媽?zhuān)液孟肽钅?rdquo;的期盼下,臺灣當局宣布開(kāi)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,臺灣同胞終于可以回鄉探親,和家人團聚。
在后來(lái)的央視春晚上,來(lái)自臺灣同胞的歌曲、舞蹈等作品,既傳遞了臺灣同胞想家、回家的心聲,也折射出臺灣同胞團圓、團聚的期盼,一幕幕感人的場(chǎng)景,一句句思鄉的言語(yǔ),一件件鄉愁的故事,不僅僅有兩岸同胞濃濃的對家人的思鄉之情,更有兩岸一家親、兩岸一家人的情感之心。
故鄉,在兩岸同胞心中比不陌生,但是回家的路卻充滿(mǎn)了心酸。背井離鄉、思念家鄉、親人團聚成為兩岸同胞過(guò)去和現在共同的期盼。走過(guò)戰火年代,迎來(lái)兩岸一家親,淺淺的海峽即便擋住了家人團聚,但并不能割裂安居兩岸親人的親情。
從《故鄉的云》、《外婆家的澎湖灣》到今天的《回家》,對故鄉的呼喚,對家人的思念,對祖國的深?lèi)?ài),都在濃縮在這些游子的心上。雖然時(shí)光變遷,都對家與根的情始終未變,淳樸鄉音未改。同根同源,同文同種,這種天然的聯(lián)結和親情的情感,過(guò)去、現在、將來(lái),任何人、任何團體、任何政黨都不能把我們分隔分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