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未戰役中屠殺客家義軍
乙未戰爭又稱(chēng)乙未之役,指的是中日甲午戰爭后,中國清朝于公元1895年(農歷乙未年)被迫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帝國時(shí),所發(fā)生的一連串臺灣人民反抗日本統治的大小戰役之總稱(chēng),同時(shí)也是臺灣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。
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后,一紙馬關(guān)條約將臺灣、澎湖永久割讓給日本,清廷的腐敗決定讓臺灣人民悲憤至極,臺灣也在此孤立無(wú)援的情況下憤而自立自強,于清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5月25日建立“臺灣民主國”,同年夏初,日軍在臺灣北部的澳底(現今臺灣臺北縣貢寮鄉境內)登陸,同年秋末攻下臺南城,維持不到五個(gè)月的“臺灣民主國”正式瓦解,至此,全臺僅剩臺灣南部六堆地區的客家軍還在跟日軍周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