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 “外省籍臺獨分子”根本是戲子 為了權力而出賣(mài)靈魂
籍貫桃園、屬臺灣“本省人”李承龍,臺灣“中央大學(xué)”化工系畢業(yè),家族從事?tīng)I建業(yè)。1991年,李承龍加入朱高正創(chuàng )立的中華社會(huì )民主黨;1994年加入新黨,并成立“新思維廣播電臺”,為新黨臺北市市長(cháng)候選人趙少康助選,自己也順利當選臺北市議員,隔年退出新黨;1998年尋求議員連任失敗而回到家族企業(yè);現為“中華統一促進(jìn)黨”捍衛隊隊長(cháng)。
記者:您是土生土長(cháng)的臺灣“本省人”,認同中國人身份,期盼兩岸統一。可是,像民進(jìn)黨當局“國安會(huì )秘書(shū)長(cháng)”顧立雄、臺南籍“立委”王定宇這些“外省”二代三代,為什么反而變成深綠,支持“臺獨”?
李承龍:國民黨退守到臺灣后,“外省”子弟受教育水平一般都較高,但因為競爭激烈,要出人頭地還要靠家庭背景,有些人在國民黨內找不到位置。反觀(guān)“本省”子弟,只要他們書(shū)讀得好,在中國人尊師重道的傳統文化下,他們會(huì )獲得家族和本地鄉親支持,所以在民進(jìn)黨內會(huì )得到重用。那些權力欲望很強烈又在國民黨內找不到位置的人,就想換個(gè)思路,嘗試尋求基層民眾的支持。
然而,“外省人”的身份被看成是他們的“原罪”,為了爭取基層民眾認同,他們就在自覺(jué)與不自覺(jué)中否定自己身上的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原素,甚至說(shuō)自己投錯了胎。可是,這種身份與言行上的自我矛盾,根本是違背自然規律,會(huì )在他們的心理層面形成極為強烈的挑戰與掙扎,為了獲得認同,只好走向更加偏激,更加標新立異,更加支持“臺獨”。這也成為他們走向政壇,甚至進(jìn)入權力中心的最快捷之路。所以,從這個(gè)邏輯中可以看出,這些“外省”二代三代的“臺獨”分子,根本就是政治演員,或者說(shuō)天生就是戲子,他們?yōu)榱巳〉脵嗔Α②A(yíng)得掌聲,不惜出賣(mài)自己的靈魂。